19-top_img.png

盘卫字〔2024〕89号关于印发盘锦市加强重症医学医疗 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42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辽卫发〔2024〕55号)要求,加强我市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补齐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短板,促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和疫情防控系 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强基层、建高地、提能力”,完善“能级匹配、布局合理、服务优良、平急结合”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扩充重症医学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重点补齐县域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短板,实现辖区内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和重症医学专科高质量发展。

2025年末,建立高水平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体系,全症医学床位(包括综合ICU床位和专科ICU 床位,下同)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以下简称“可转换ICU  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1:3。到2027年末,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持续完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

1.打造重症医学科救治体系发挥其“医、教、研、防”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托管、合作共建等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建立市、县资源统筹和协调调度机制,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危重症伤病人员集中救治和区域协同能力。

2. 强化城市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将重症医学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建设,牵头医院统筹完善网格内医疗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加强医联体牵头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急危重症识别、处置和转诊能力。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安排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并配备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监护仪等设备以及必要的便携设备,适应执行不同规模救援任务,形成可在区域内或跨区域调度的快速反应、机动灵活救治力量。强化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 提升县域内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深入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补齐县域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短板。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增强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应急处置和规范转诊能力,全面提升县域内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到2025年末,盘山县、大洼区至少1家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并努力推动盘山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力水平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

(二)着力加强重症医学专科能力建设

4.合理增加重症医学专业床位设置。统筹重症医学医疗资源规划与布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市第三人民医院应当建设重症监护病房,按标准新增一批重症医学科床位,满足大规模紧急救治需求。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并申请增加诊疗科目。医疗机构内各专科ICU床位,配备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可迅速投入重症患者救治。医院应当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储备一批可转换ICU床位,选择适宜的独立院区、病房楼,按照感染防控要求,对其内部病房进行改建,配备满足重症救治设备使用所需的供氧和供电设施,以及呼吸支持、抢救和监护等设备,确保能够在24小时内转化为重症专业救治床位。到2025年末,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ICU 床位占比、专科ICU 床位占比和可转换ICU 床位占比分别不低于4%、2%、4%;到 2027年末,上述指标分别不低于4.5%、2.5%、4.5%。到2025年末,二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ICU 床位占比、专科ICU 床位占比和可转换ICU 床位占比分别不低于2%、1%、2%;到2027年末,上述指标分别不低于2.4%、1.2%、2.4%。

5.推进重症医学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临床重点专科“3223”工程,将重症医学作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优先支持方向,推广适宜医疗技术项目,积极引进先进治疗技术,丰富治疗手段,补齐重症医学专业技术短板。市、县 ()层面分别支持一定数量重症医学相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将重症医学作为提升临床专科能力的重要支撑,在床位、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提升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功能监测和生命支持治疗能力。

6. 完善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市级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设置,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设置重症医学专业质控小组。落实重症医学专业关键技术和重点病种质控指标或质量监测工作,将重症医学专业相关质控指标纳入三级医院评审、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等工作,有效引导医疗机构提升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7.完善重症医学科服务模式。在医院层面统筹重症患者管理,建立健全以医务部门为管理核心、重症医学科为技术核心,面向全院重症患者或有重症倾向患者的监测处置机制,在夯实重症医学基础上,强化易发生或转进为重症疾病的预防、早期预警与识别,关注早期康复、改善疾病预后。鼓励重症医学科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吸纳感染、中医、康 复、药学、营养等团队参与,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加快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服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8.加强重症医学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加强重症医学

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临床监测预警、质控管理、远程医疗等功能。配合辽宁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建设全省重症医学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临床业务流程、信息的标准化和同质化,为重症医学质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强化数据分析及应用。

(三)有效扩充重症医学专业人才队伍

9.加强重症医学专业医师培养。加强重症医学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落实以需定招,加强重症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化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加强重症医学课程建设,提升临床诊疗和科研能力。

10. 提升重症医学专业医务人员配备比例。强化重症医 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机构要按标准配备重症医学专业 医师和护士。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配备比例不达标的医疗机 构,要建立年度计划,通过招聘、转岗等多种途径补充人 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人员配备工作。

11.加强重症医学专业培训。一是支持高水平骨干医师 培训项目。对我辖区内重症医学科及专科监护病房的高水平骨干医师开展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症医学持续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水平人才储备。二是医疗机构建立重症医学科内部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支持力度,针对每名医师建立年度培训计划并实施考核,持续提升重症医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重症医学专业轮训制度。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外各专科监护病房医师、护士以及呼吸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应当在重症医学科进行至少半年连续性、系统性轮转培训及考核,能够掌握重症医学治疗理念,熟练使用呼吸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等开展重要器官功能支持,鼓励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发挥中医药在重症救治的作用,使一批其他专科医师具备重症医学临床技术能力,成为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储备。

12. 加强重症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十四 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症监护专业护士作为紧缺急需 人才,进一步推动重症监护专业护士扩容。建立健全基于护 理岗位的绩效考核、奖励评优等机制,给予重症监护专业护士等临床一线护理岗位适度倾斜。逐步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加大重症监护专业护士培养和培训力度,护理学会等行业学会、协会加强专项培训工作指导,到2025年末,全市重症监护专业护士参加专项培训比例不低于90%;到 2027年末,实现专项培训100%

(四)不断推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领域改革

13. 合理调整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价格。将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动态调整机制中统筹考虑,符合启动条件的,将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资源消耗多等体现重症医学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优先纳入调价范围,合理制定调整价格。做好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政策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14.增强重症医学专业吸引力。健全以医疗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做到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合理保障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充分考虑重症医学科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向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适度倾斜。为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缓解医务人员压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健康盘锦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各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状,牵头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 持。有关医院要将重症医学科建设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并组织 实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重症医学科建设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在医疗机构准入和校验时对重症医学科设置情况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

(二)加强部门协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重症医学医疗资源,指导有关医疗机构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提升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重症医学科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在卫健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加强相关护理人才培养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向重症医学科倾斜的有关政策。医保部门要根据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特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三)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加强指导, 按照主要指标定期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通报结果,挖掘典型、总结经验。建立年度监测、评估机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指标和任务进行监测和评估。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02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256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10号

联系电话:0427-2939006

foot_img_02.png